为促进电子文件管理学界与业界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员队伍的专业素养,5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了主题为“技术变革背景下的电子文件管理实践”的线上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馆长潘亚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综合管理部文件档案室高级档案专家李春艳,中国石油档案馆副馆长王强,专家们就各自领域电子文件管理的实践前沿进行分享。中心执行主任钱毅教授出席本次沙龙并致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许晓彤参加并主持活动,中心全体学生研究员参加本次沙龙。
活动开始,钱毅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各位学生研究员把握此次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并预祝此次学术沙龙圆满成功。
沙龙的第一阶段,潘亚男老师作题为“科技档案知识服务:理论、路径与实践”的报告。潘馆长首先对知识服务的缘起和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通过梳理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阶段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的局限与不足。随后,潘馆长指出档案知识服务应经过“数字化-文本化-数据化-知识化”四个过程。接着,潘馆长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档案馆(以下简称“中科院档案馆”)在知识服务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在丰富档案资源方面,中科院档案馆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开展野外台站科技档案管理等行动;在提高资源质量方面,通过引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有效提高了OCR识别精确率,并根据馆藏档案资源的痛点,制定了元数据标准和一系列管理规范;在选择应用场景方面,中科院档案馆通过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档案和科学家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形成了科研任务层级关系、主题词云及知识图谱等成果。
沙龙的第二阶段,李春艳老师作题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创新应用”的报告。首先,李老师介绍了中石化电子公文、电子发票和物资招投标等电子文件的单套制归档试点项目情况,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文件的跨机构认证面临挑战,这也是中石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动因。其次,李老师对区块链技术在中石化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具体分析了法律部门基于存证要求部署的法律链、档案部门为支持文档可信管理部署的档案链及中石化长城链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李老师补充讲解了中石化档案部门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技术要求。最后,李老师对区块链技术在中石化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希望今后实现档案链与法律链的跨链管理,进一步深化区块链应用。
沙龙的第三阶段,王强馆长作题为“业务系统数据归档”的报告。王馆长先对中石油档案管理工作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基本介绍,随后讲解了各业务系统的归档方式:如连续监测系统采取按节点归档的方式,经营管理系统和办公管理系统数据采取“事项+阶段”的归档方式,生产运行系统采用按对象(主体)进行归档的方式,专业软件(自建系统)产生的数据可按事项进行归档等。接着,王馆长根据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特点,通过举例的方式直观、形象地阐释了业务数据的归档方式和归档内容。
每位专家介绍、分享完毕后,各位学生研究员围绕专家的分享主题进行请教提问。武晓璇同学请教潘馆长有关图情档学科如何平衡协同发展和专业独立性之间关系的问题;章伟婷同学请教李老师有关区块链部署能力要求的问题;张茜雅同学请教王馆长有关业务系统前置归档模块设置的问题,以及新档案法中业务系统界定的相关问题。三位专家就相关问题给予了细致、全面的解答,学生研究员们均表示获益匪浅。
活动最后,钱毅教授总结指出,三位专家的报告内容翔实、贴合实际,并再次对三位专家表示感谢。
本次学术沙龙为学生研究员们带来了技术变革背景下电子文件管理实践的生动课堂,使学生研究员对业界动态有了更为深入和直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研究员进一步培养学术敏感性、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