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节点,为集聚全国知名档案专家共同围绕档案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创新实践和学术思想的交流碰撞,2022年7月21日,由浙江省档案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大数据治理环境下档案机构的愿景与使命”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办。来自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数据治理环境下档案机构的愿景与使命,为浙江省档案事业乃至全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浙江省档案馆副馆长、浙江省档案学会理事长胡元潮,浙江省档案局档案监督管理处处长梁绍红,浙江省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处处长林伟宏,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院长、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越男,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信息安全与电子文件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永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傅荣校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义堃,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丁华东,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钱毅,浙江省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章燕华等专家出席会议。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以及浙江省档案系统干部职工、浙江省档案系统会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有关高校的师生共三百余人观看研讨会线上直播。开幕式和领导致辞由浙江省档案学会秘书长莫剑彪主持,专家演讲由浙江省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章燕华主持。
上午场
研讨会开幕式上,莫剑彪秘书长介绍了研讨会的背景与目的,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参加本次研讨会和观看研讨会线上直播的档案同仁表示感谢。
首先,冯惠玲教授对此次研讨会的议题表示肯定。与目标相比,愿景更能体现出大家共同的愿望与希冀,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激励行动、指引方向,也更具理想主义色彩、浪漫性、情怀和更强的内在激励性,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焕发档案机构的朝气,保持档案机构的生命力和长久价值,使其在社会中扮演更加积极有用的角色。其次,关于对“大数据治理”的理解,冯惠玲教授指出应包含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对内与大数据管理、管护较为接近,可总结为“理、采、存、用”,分别对应管理(包括规划层)、采集、存储、使用,即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外指借助大数据对社会的活动与运行进行治理。在大数据治理背景下,档案机构数字化转型是持续的、渐进的、升级的过程,不能仅停留于内部,也关系到档案机构对外参与大数据治理的能力。关于大数据治理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参与、效能与贡献,则涉及档案工作的“外部性”问题,档案机构应更好地与整个社会“连接”起来。在这一方面,浙江省档案服务“最多跑零次”便是很好的连接。目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国家战略规划中,档案机构的“缺席”使其在大数据治理中的参与度受到影响,档案资源价值和档案机构职能亦被低估。最后,冯惠玲教授指出此次研讨会议题
胡元潮理事长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领导和档案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胡元潮理事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为切入点,强调了批示中的重要要求与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提出的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内涵一致、一脉相承。浙江省档案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认识、指示、批示精神的近二十年来,紧扣创新发展理念,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浙江省档案数字化改革在档案大数据治理和应用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工作成果,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更多地关注浙江档案工作,给浙江档案工作多加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浙江省档案部门也将为各位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素材。
浙江省档案部门将在档案大数据治理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在建成浙江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打造档案大数据共建共享应用场景的过程中,加快推进档案数据归集、治理、共享等各项工作。虽然浙江省档案大数据治理工作已有一定探索和推进,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仍面临不少难题,希望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为浙江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最后,胡元潮理事长表示此次研讨会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开拓浙江省档案工作者的眼界和思路,为浙江省更好地推进档案大数据治理提供理论和学术成果支持。
具前沿性、社会性、开阔性和想象空间,能够激发对未来档案工作更长远、更高水平的设想,激发档案事业的能量,希望此次研讨能够成为一个火种,点燃整个档案系统在大数据治理背景下的愿景与使命,使档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及其在社会中的身份、责任、使命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
章燕华副教授主持研讨会
报告1:浙江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梁绍红处长作报告
梁绍红处长作题为“浙江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为切入点,介绍了浙江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指出档案信息化是“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的基础支撑。基于档案管理对象发生变化、档案信息化传统实施路径面临挑战、档案工作运行理念机制亟需转型等背景,浙江省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是全面融入和服务“数字浙江”建设,二是加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总体设计,三是持续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四是加快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需要坚持改革理念,做好服务和融入文章,加强多跨协同、内外联动,强化科技、平台等支撑,同步推进资源转型和业务转型。在今后的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中,浙江省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2N2”体系、推进“浙里数字档案”应用全面贯通、深化打造一批数字档案应用典型场景、统筹抓好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各项基础工作。
林伟宏处长作报告
林伟宏处长作题为“省域档案大数据共建共享方法与路径探讨”的报告。他指出,大数据与档案是动与静、整体与部分、无序化与有序化的关系。一方面,大数据归档主要有按“件”归档和以数据库、XML归档两种方式。另一方面,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构成档案资源大数据,档案管理过程数据构成档案管理大数据,档案编研、开发和知识挖掘形成的数据构成档案开发大数据,汇总起来即为档案大数据。但档案大数据是否独立、档案机构的大数据是否互联互通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此基础上,林伟宏处长结合浙江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项目,提出构建省域档案大数据、实现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一是在建设主体方面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作战,二是在发展规划方面从盲目无需走向规划引领,三是在数据汇集问题从信息孤岛走向政务网络,四是在数据治理方面从容缺容错走向补齐完善,五是在数据共享方面从定点服务走向共享利用。构建省域档案大数据的路径包括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以及善于从档案资源、管理、开发大数据中挖掘信息和知识,最终形成汇集—治理—共享的省域档案大数据。
刘越男教授作报告
刘越男教授作题为“档案与数据的协同管理:困境与出路”的报告。报告从“数据时代档案部门向何处去”“档案教育向何处去”等问题入手,重点从背景、动因、困境与出路等四个方面探讨档案与数据的协同管理问题。目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从政府向企业逐步扩展。数据指数级增长、数据管理大军集结、数据管理技术推陈出新、数据管理法规政策汇拢等都给档案与数据的协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档案与数据协同管理的动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数据与档案之间的法理联系和现实差异要求协同,二是资产视角要求链接档案与数据管理,三是档案管理和数据管理的方法相通支持协同,四是目标互补促进档案与数据的管理协同;五是档案管理与数据管理体系的相对割裂呼唤协同。
档案与数据协同管理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与数据管理术语不统一,二是档案部门与数据部门的定位偏差大,三是档案部门与数据部门的实践鲜交集,四是档案管理与数据管理的政策失衡重,五是档案部门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结构化数据归档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增强。
针对上述困境,档案部门需要认清当前形势、厘清协同思路、明确协同定位、构建协同机制、探索协同路径、发展合作生态,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促进档案与数据的协同管理。
下午场
陈永生教授作报告
陈永生教授作题为“专业化与大众化——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的定位与转型”的报告。大数据治理环境下档案工作的理想状态是“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做,档案工作由档案机构做。一方面,档案工作要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将部分档案工作前置到机构业务部门以实现业务化,依靠社会力量全面管理档案资源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档案机构的立足之本是专业化,主要表现为档案工作的独特性、优越性、经济性。档案机构要坚守专业化,让档案更齐全完整、有用好用、安全可靠。在大数据治理环境下,档案实体管理机构要有所取舍以寻求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档案主管部门要相应扩大监管面和业务指导面。档案工作的定位与转型应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实现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档案机构的定位与转型应从专业化走向更加专业化,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吴建华教授作报告
吴建华教授作题为“大数据背景治理下档案工作的方法论思考”的报告。他指出,“大数据治理”成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档案工作应该寻求方法上的变革和突破,方法论的研究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数据治理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方法论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全维度破解档案工作中的难题,二是全过程构建档案工作的时序体系,具体而言,伴随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关系逐渐密切,所涉及的难题愈加复杂,可从管理、法规、技术三个不同维度综合考虑寻求破解方法;同时,要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绩效评估三个不同的阶段入手,构建档案工作的时序体系。
傅荣校教授作报告
傅荣校教授作题为“数据赋能的档案机构新使命”的报告。他指出,具有一致的使命与愿景是构成共同体的基础,公共档案机构的使命凝聚起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背景下,档案机构面临新的使命:思考档案数据赋能数字治理、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和路径,扩大档案数字治理应用场景,在持续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到国家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的先进实践中找准“我们”的位置。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成为了档案数据赋能的关键所在,档案数据体系应融入国家数据底座或国家数据整体框架之中。
当前,数字治理对“我们”要提出了要求:解决电子文件与公共数据全流程治理;解决电子档案法律效力;档案信息服务的一体化查档;与放管服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改革创新;政务数据与档案数据融合、共享;与政务公开数字转型相适应的档案开放;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档案治理和档案数据治理;成为智力支撑,发挥智库作用。面向上述要求,“我们”在以下方面仍待改善:顶层设计不够,介入数据赋能的治理体系缺乏途径;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电子文件与公共数据全过程治理实现不足;档案数据化处理粗糙,共享利用难;档案开放水平与政务公开不相适应。
夏义堃教授作报告
夏义堃教授作题为“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的运行逻辑与档案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的报告。政府数据治理与档案管理具有同源性,包括研究对象的同源性、理论发展的同源性、体制演进的同源性和战略目标的同一性。政府数据资产管理涉及政府内部循环、外部社会循环和市场循环,其要素框架借鉴了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思想。其中,政府数据盘点与价值预判体现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目录管理中,标准化的数据资产目录由档案部门制定;在质量管理中,档案部门的元数据标准为政府数据治理部门的标准建立提供参考;在安全管理中体现出档案分级保护的思想;在资产审计中,质量审计、价值审计、风险审计等环节也都体现了档案思想。面向未来,档案部门需要创新档案管理思维,加强对“低价值密度”但具有“档案属性”的记录的管理;需要坚守档案管理经验,重视数字连续性、来源原则、前端控制、全程管理、鉴定理论与方法等的指导价值;需要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步伐,充分挖掘传统档案资产价值;需要拓展鉴定空间,主动适应数据合规要求,关注“整体鉴定法”的应用;需要培养既精通档案管理又熟悉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各类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丁华东教授作报告
丁华东教授作题为“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与实践思考”的报告。首先,梳理档案记忆理论范式的形成与进展,回顾了档案记忆理论研究的兴起、档案记忆理论范式的形成以及档案记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进展。其次,阐明了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的提出背景与意义,指出档案记忆研究自身存在的不足、社会记忆理论运用的反思和批判、社会记忆再生产思想的出现促成了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的提出。第三,介绍了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的基本认识,指出档案记忆再生产是人们对档案记忆或以档案化方式对社会记忆进行编码、存储、提取、加工,使其反复生成、再现、传播与利用,以实现社会记忆的建构、控制、传承和保护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组成;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类型、特征、研究意义与结构等。最后,分析了档案记忆在生产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详述其行动逻辑、数字转型、能级提升、记忆伦理与理论创新。
钱毅教授作报告
钱毅教授作题为“多态并行守正创新——档案机构发展展望”的报告。他指出,档案机构是资源中心、服务中心、能力中心多重角色的集合体——资源是本色,能力是保障,服务是发展,三者承担不同的作用。其中,资源保生存,能力保质量,服务保发展。档案机构应三位一体,筑基蓄能、拓展服务。
首先,作为资源中心,三态对象与馆藏观演进给档案机构带来新挑战。伴随技术环境的变革,档案对象由模拟态向数字态、数据态持续变迁,管理空间亦发生着从以载体为中心到以文件为中心再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变化,基准能力实现从可见级到可读级再到可理解级的升级,以数据为内核的新型档案对象大量出现,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剧烈而空前。其次,作为能力中心,档案机构应重点积累资源长期保存核心能力。从模拟态的要素能力,到数字态的体系能力,再到数据态的生态能力,三态的长期保存核心能力各有特点,应统筹结合,共同实现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再次,作为服务中心,档案机构应提供证用系统服务与档案数据基础设施服务。资源服务方面,构建面向社会服务的基于档案的数据基础设施(ABDI,Archives-BasedDataInfrastructure);系统服务方面,构建证用兼顾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与信息价值。最后,作为记录价值的裁定者、多态空间的管理者和档案记忆的构建者,档案机构肩负着人类文明表达与传播、人类记忆留存与延续的使命,应从“资源-能力-服务”的三位一体视角明确自身定位和未来走向:作为资源中心,要多态并行,建设与完善业务规范;作为能力中心,要守正创新,锤炼多态档案资源核心保存与管理能力;作为服务中心,要立足现实,胸怀星辰。
研讨会最后,章燕华副教授作学术总结并指出本次研讨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议题的重要性和前瞻性,二是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碰撞与协同,三是会议内容蕴含的信息与观念体现着对实践的强烈洞察力以及对理论的深度思考和及时回应。章燕华进一步表示,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新鲜的视角和观点,形成对实践工作的启示;也希望与会专家领导和档案同仁们持续关注浙江、研究浙江、宣传浙江;更希望理论界与实践界协同合作,结出更好更多的研究成果。
为期一天的研讨会,演讲报告精彩纷呈,线上线下气氛热烈。浙江省各级档案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以及档案领域的同仁们认真聆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聚焦大数据治理环境下档案机构的愿景和使命,内容丰富紧凑,获益匪浅,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助力学界和业界探索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发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