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的档案方法变革刘越男,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科技档案与科学数据管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数据治理、计算档案学。报告概要报告从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管理活动等构成的档案空间的变化入手,阐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人机协同的档案管理新模式,探讨在此模式下档案方法的可能变革及其背后的档案理论变迁。夯实制度基础,规范推进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郝晨辉,国家档案局科技信息化司副司长/研究馆员。从事档案行业信息化建设宏观管理,主要负责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数字资源长期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等推进工作。参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以及《“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起草工作。报告概要回顾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历程,介绍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及工作推进方向,探讨亟待研究解决的管理及技术问题。电子文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进展舒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博士,研究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医疗应用工作组组长。长期从事医院信息化、智慧医院、互联网医疗、医疗人工智能等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的起草和医院评价工作,牵头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多本医疗信息化相关论著和书籍,在国内、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报告概要报告全面分析了电子文件在医疗行业的推进政策、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指出研制电子病历版式文档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介绍目前开展电子病历版文件的工作基础,并进一步探讨通过电子病历版式文件的应用,促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利用,推进电子病历文件的规范化管理。电子文件的工程解读和管理理念初探陈亚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OFD责任编辑,电子公文、电子证照、健康码等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从事信息化标准研究工作多年,是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的活跃研究人员。获得标准创新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励多次。报告概要信息化工程应用需要对电子文件的内涵外延作出可操作的明确认定,基于这一需求,应将凭证和优先证据效力特性认定为文件的本质属性,以便为识别管理对象提供指导。此外,针对信息系统协同难、迁移难、归档难等问题,应在系统规划建设中贯彻“文件即接口”“以文件为中心”等理念,落实电子文件管理与业务信息化建设“三同步”要求。人工智能与文件档案——国际文件档案领域发展现状的审视谢丽/Sherry L. Xie, MLIS /信息管理硕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AS/文件档案管理硕士, PhD/哲学博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教授、知识与数据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ITrust AI国际项目研究负责人和共同申请人。最近的同行评审出版物包括: (2020) I-Relationships: Do We Need It or Does It at all Matter? (iConference 2020 Proceedings, http://hdl.handle.net/2142/106537), (2022) Compet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can the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 withstand the challenge?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 32 (2): 151-169), (2022) Information Resilient Society in an AI World—Is XAI Sufficient? (ASIST Best Short Paper second place), and (2023). Plus ça change, plus c’est la même chose – The Australian Records Management Case. In: Sserwanga, I., et al.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13971. Springer, Cham. (2024). Understandability: The Hidden Barrier and the Last Yard to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In: Sserwanga, I., et al.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14598. Springer, Cham.报告概要人工智能正在影响当今社会的方方方面,其中也包括(电子)文件档案领域。这种影响的体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文件档案管理的运作上,另一种是在文件档案领域与其周围世界的关系上。本报告通过以下线索描绘第一种影响类型:(1) 作为AI资源的文件档案、(2) 档案机构和文件管理职能的AI行动,以及 (3) ITrust AI 项目的研究重点。第二种则以人工智能立法的最新进展为讨论背景。两种类型目前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针对性的举措是国际文件档案界急需采取的下一步。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推进数字政务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杨峰,长期从事数据资源管理和数字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年以来,具体负责山东省数字政府谋划建设,将数字政府与数据资源管理深度结合,推动全省“爱山东”“山东通”“齐鲁智脑”建设;深度参与国家层面有关立法、重大政策研究起草,参与起草《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具体牵头起草了省政府令《山东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以及有关重大规划、政策文件等。山东省“无证明之省”建设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全国推广。报告概要报告中从山东省数字政务工作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应持续优化,进一步创新流程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探索大数据局和档案局联合的管理机制,提升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水平,适应数字政府发展形势。交通运输政务数据资源治理实践与思考李柏丹,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总工,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交通战略、数据治理、数据大脑、智慧公路、智慧港航等领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精泛源时空感知网络及车路一体化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云网交互的内河航道信息服务数据资源构建研究”、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管控机制研究”、海事数据资源规划、长江航道数据资源等。报告概要报告探讨了数字经济、数据要素X、数字交通等国家战略和行业数字化政策背景、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构建和数据分类分级等数据治理应用实践、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管理机制及推进策略,指出在新发展阶段,应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用,通过更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数据治理,以保障数据安全为前提,探索数据资源多样化有偿使用方式,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面向数据事业的档案进路:基于数据政策体系的探察与展望周文泓,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研究方向为文件档案数智转型、政府数据开放与治理、计算档案学与网络空间档案化管理、数据要素与数据资产化利用。主持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后一等资助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等;在《Archives and Records》《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报告概要报告探讨了全球数据事业战略布局与行进的背景下,档案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可贡献空间与路径。一方面,从我国数据政策体系出发,由数据事业整体布局和重点发展任务为参照,构建档案领域的贡献框架。另一方面,调查全球档案机构的数据政策,分析数据化导向下的档案领域前沿发展要点。由此,综合两大向度的政策分析,进一步展望面向数据事业的档案进路。电子档案赋能工程建设数智化管理实践与思考宋媛媛,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图书档案中心副主任,智慧档案中心负责人,注册咨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档案管理、项目档案文控、档案信息化、档案数据资源管理、工程档案知识利用等领域。现任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档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负责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多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技术研究与实施工作,承担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套管理策略和主要技术研究》,主要负责3项浙江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参编/主编4项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报告概要报告探讨分析了工程行业电子档案单套管理发展的政策背景与现状,结合华东院项目实践和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电子档案管理的迫切性、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依托水电、风电、水利、建筑、市政等行业经验,分享不同行业的研究实践经验,从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融合管理的视角切入,总结提炼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实施路径,提出电子档案赋能工程建设数智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大型客机产品数据归档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蒋君仁,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首席信息官,中国档案学会科技档案与科学数据管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档案分会委员、信息化技术分会委员。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知识管理工作,参与多项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课题、标准制修订工作,多次获颁工信部、上海市试点示范项目。报告概要报告介绍了大型客机产品数据归档管理目的、意义,各类数据归档现状,以及档案管理概括,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
2024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闭幕式
《数字中国背景下的档案数字转型发展报告》发布祁天娇,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档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培养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数字人文研究》期刊编辑。研究方向包括:文档数据化、数字资源语义组织、数字人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一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规划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北京社科基金规划重大项目和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主持或参与多项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咨询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Management》期刊编委,《Culture of Science》《档案学通讯》等期刊审稿人。报告概要数字中国建设是档案数字转型与发展的时代底色,档案数字化转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需要产学研用融合推动,共筑良性行业生态体系,推动整个行业的全方面、多领域、各层级统一协调快速发展。青年行动是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发展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行动,《数字中国背景下的档案数字转型发展报告》是该平台的首个行动成果,青年人将自身科研发展与时代转型命题紧密结合,以敏锐的触角、开放的学术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之道,共同承担档案学与时代共向前进的学科使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档案数据管理的现状与展望杨茜茜,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现任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要素、数据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数据治理背景下档案数据治理的融入路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基于特征关联识别的数字资源归档鉴定模型及实证研究”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与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报告概要报告对2022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10个档案数字化转型进展较为显著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分别展开具体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存在发展差异的同时,档案数字化转型已初步呈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支撑,且档案数据化程度越高的领域,越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等数据驱动型应用获得新的发展动能。随着档案数据的赋能路径逐渐清晰,档案工作体系作为承载档案数据生成、汇聚、供给规则的机制基础,应当沿着数据赋能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推动档案数据向数据要素转化,为实现档案资源价值拓展新道路。“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企业档案工作数字转型现状研究潘未梅,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档案系讲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InterPARES)Trust AI项目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电子文件长久保存、新技术环境下的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作为诉讼证据的真实性保障、西方古文书学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多项国际档案工作组织奖项,主持并参与多项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报告概要报告在构建企业档案工作数字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和省级“十四五”档案事业规划、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以及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法开展调研。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正从试点探索阶段过渡到全面展开阶段,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缺少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数据态档案电子化归档带来的挑战以及缺少系统推进的有力支撑条件。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的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王宁,中国人民大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22),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政务档案数据治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政府数据治理视角下政务数字档案管控模式研究”(2023)、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的山东省域档案数据治理模式研究”(2023)等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报告概要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是数字中国战略落地实施的支撑性要素,政策法规建设是其关键引擎。在数字中国战略落地实施过程中,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单套制导向、数字政务支撑、全流程管理业务规范和专门业务类型电子文件管理等主题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当前依然存在政策法规协调性不足、创新性不足、利用规定不足和应用业务场景有限等问题,亟须在体系化建设、全场景规划和应用性导向等层面继续探索优化。· 会议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大道69号中国书法大厦和鸣厅· 注册与缴费方式: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注册缴费小程序,可任选三种会议形式的其一注册缴费,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和银联在线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