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档案学;研究取向;技术取向;研究方法
摘要:学界对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的批判主要表现为批判档案学研究内容技术化过度、过热与超前,忽视技术研究与理论研究及实践转化的融合;批判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不足或者技术工具滥用等。从档案学研究技术嵌入的历史来看,虽然存在某些需要批判与抵制的“伪技术”研究,但总体并未造成技术研究过度,反而存在技术研究不足的现象;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倾向还未形成,学术共同体对研究方法的技术取向存在认识误区。随着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技术与档案学研究的融合,档案学泛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将不断扩张,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将加速推进。
本期为大家带来“技术变革背景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列研究员成果第三篇——于英香《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批判的再思考》
戳此链接快速回顾本系列往期推文:
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批判的再思考
于英香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 200444;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摘 要:学界对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的批判主要表现为批判档案学研究内容技术化过度、过热与超前,忽视技术研究与理论研究及实践转化的融合;批判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不足或者技术工具滥用等。从档案学研究技术嵌入的历史来看,虽然存在某些需要批判与抵制的“伪技术”研究,但总体并未造成技术研究过度,反而存在技术研究不足的现象;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倾向还未形成,学术共同体对研究方法的技术取向存在认识误区。随着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技术与档案学研究的融合,档案学泛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将不断扩张,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将加速推进。
关键词:档案学;研究取向;技术取向;研究方法
DOI:10.16113/j.cnki.daxtx.2021.01.003
分类号:G27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数据管理理论重构、技术选优与实践创新研究”(18BTQ092)。
引文格式:于英香.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批判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1(1):21-28.
原文载《档案学通讯》 2020 年第 1 期,经杂志社授权后发布。
一方面,本文丰富了对“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原有理解,认为除了指向档案学研究内容外,还包括研究方法中的技术色彩,如量化研究方法和相关技术工具的应用。另一方面,本文跳出了对原有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的消极性批判,透过现象看本质,认为虽的确存在需要批判和抵制的“伪技术”研究,但不得不承认当前技术研究不足,档案学研究方法技术化倾向还未形成的现象。未来,档案学泛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将不断扩张,研究方法技术化也将加速推进,这是不可逆之趋势。我们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顺势而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利用什么技术,如何利用技术解决难题,满足新需求。
文章理论深度强且极具思辨性,不免让人思考,近些年的“技术潮”“技术热”背后究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学科现象和行业现象?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于档案学研究方法的不自信,还是我们仍然没有找到这些“技术”在档案学研究领域正确的理解和应用方向?
内容视角方面,学界主要受技术悲观主义的影响,认为档案学重技术研究本身,忽视概念与理论的支撑;批判档案学技术研究单纯追求热度,存在概念的过度炒作与透支;批判档案学技术研究超前,但与实践脱节。于老师指出应辩证地看待档案学研究内容的技术取向:档案学研究内容的技术化倾向确有应批判之处,但在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部门应用转化层面还存在技术研究不足、技术研究不深不实的态势。
方法视角方面,学界认为档案学量化研究方法或者技术工具应用不足,且对新技术工具也存在滥用现象。基于此,于老师认为档案界在“技术赋能”的热潮中尚未抓住研究方法的精髓:量化研究方法和软件技术工具的选择意识不强;难以突破定性研究方法的“路径依赖”;缺乏对技术工具滥用与合理应用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
技术本身的发展推动研究方法的技术化转型,大数据与数字人文技术在档案学中的嵌入将使档案学研究的技术取向越来越显著:泛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将不断扩张,研究方法技术化也将加速推进。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档案学人应当抓住智能革命的机遇,强化技术性思维,在档案学研究中体验技术之美。
[8]鲁俊杰,王海弘,侯卫真.对智慧档案馆及其研究的反思性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5(5):9-13.
[9]王学娟,杨阳.智慧档案馆研究之“智慧”缺失[J].档案与建设,2017(2):9-12.
[10]吕颜冰.我国档案学研究批评与反思[J].档案学通讯,2016(2):26-31.
[11]于英香.档案大数据研究热的冷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2):4-8.
[12]赵跃,乔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全景透视——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9(3):44-54.
[13]李高峰,马国胜,胡国强.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不可行分析[J].档案管理,2018(5):30-32.
[14]朱巍.档案界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的态度、缺陷和可行方法[J].档案,2020(2):15-18.
[15]陈忠海,董一超.定量研究方法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状况、问题及建议——基于2004-2015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所载文献的统计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6(2):41-47.
[16]李晓明.档案学文献定量研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档案管理,2019(3):22-25.
[17]马双双.我国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7(6):14-18.
[18]陈忠海,李婷婷.档案学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的状况、问题与建议——基于档案学核心期刊所载文献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20(2):93-95.
[19]大卫·M.贝里,安德斯·费格约德.数字人文:数字时代的知识与批判[M]王晓光,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20]聂云霞,龙家庆,周丽.数字赋能视域下非遗档案资源的整合及保存: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9(6):79-86.
[21]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5):14-17.
[22]于英香.档案学术研究“麦当劳化”置疑——从研究程序规范的视角考察[J].档案学通讯,2007(5):7-10.
[23]丁海斌.谈我国档案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不足[J].北京档案,2019(4):4-9.
[24]连志英.中国当代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J].档案学研究,2019(2):31-35.
[25]彭清清.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J].城建档案,2013(10):86-87.
[26]金世斌,陈幼迪,吴国玖,等.坚持数字档案强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与建设,2018(3):76-79.
[27]档案局超前 指导档案馆提前接收——电子文件管理的实践[J].中国档案,1999(4):3-5.
[28]根据2019年的问卷和访谈资料改写。[29]傅荣校.我国档案学研究方法研究之述评[J].浙江档案,1997(7):18-19.
[30]曾军.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对南帆教授一文的延伸讨论[J].探索与争鸣,2020(3):73-78,194,2.
[31]闫慧.2019年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回顾[J].情报资料工作,2020,41(2):5-19.
[32]劳伦·克莱因,宋迎春.缺席的图像:档案沉默、数据视觉化和詹姆斯·赫明斯[J].山东社会科学,2018(9):65-77.
[33]石华军,楚尔鸣.当代经济学研究方法过度数学化的反思与纠偏[J].青海社会科学,2013(5):34-39.
[34]柯文涛.工具的祛魅:CiteSpace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J].重庆高教研究,2019,7(5):117-128.
[35]黄晓春.技术治理的运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L街道一门式电子政务中心为案例[J].社会,2010,30(4):1-31.
[36]钱毅.新技术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纵深发展关键问题分析[J].档案学通讯,2020(2):4-9.
[37]刘宁静,刘音,王莫言,等.数字人文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模型构建研究——以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3):113-121.
[38]杨建梁,祁天娇.从电子文件到知识图谱:电子文件知识服务新途径[J].档案学通讯,2020(2):10-19.
[39]郭学敏,RyanShaw.基于关联数据的档案语义转换实践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9(5):50-57.
[40]陈栩杉,杨安莲,李剑锋.领域知识图谱在多媒体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探索[J].档案学通讯,2020(3):45-52.
[41]尼克.人工智能简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48.
[42]埃雷兹·艾登,让-巴蒂斯特·米歇尔.可视化未来——数据透视下的人文大趋势[M].王彤彤,沈华伟,程学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43]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M].唐跃勤,蒲茂华,陈洪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2-203.
[44]吴军.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前言.